硫酸鋁質耐火可塑料最常用的品種,性能較好,價格低廉。耐火可塑料的基質是由生黏土粉和高鋁粉組成的,起主要作用的是生黏土粉。在加熱過程中,生黏土的物理化學變化,其宏觀上的表現,就是耐火可塑料的強度變化特征,,隨著加熱溫度的升高,燒后耐壓強度增加,高溫耐壓強度有個峰值,即1000℃左右時強度最高,達到50MPa左右,隨后強度逐漸下降。這是由于結合黏土生成高黏度的液相所致。低于1000℃時,依靠化學結合劑和生黏土的黏結性,獲得強度,即或有液相,其數量少、黏結力小,因此強度低;高于1000℃時,化學結合劑失去作用,結合黏土產生較多的液相,所以高溫強度逐漸降低,到1400~1500℃時僅為5MPa左右。
應當指出,1200℃以上的燒后強度,一般是隨著加熱溫度的升高而增加的。這是由于液相量增多,新生莫來石交錯生長和晶體不斷發(fā)育完善所致。即耐火可塑料逐步達到了燒結,組織結構變得更加致密,因此強度較高。有時,由于燒結不完全或新生礦物少,1400℃燒后耐壓強度比1200℃燒后耐壓強度低,這也是正常的。到1500℃時,其燒后強度又有所提高,說明組織結構變得致密了,即達到了燒結。也就是所,耐火可塑料由黏結結合達到了陶瓷結合,所以強度是不斷提高的。
原材料及配合比
耐火可塑料用的骨料,主要有特級黏土熟料,三級、二級或一級礬土熟料等。耐火骨料最大粒徑為10mm,其顆粒級配:10~5mm,33%~40%;5~3mm,28%~35%;小于3mm,28%~35%。
應當指出,0.5~0.09mm的顆粒應盡量減少,或剔除不用。其骨料用量為55%~65%。
耐火粉料一般選用特級、一級或二級礬土熟料制作,其細度為≤0.09mm的應占95%,實際上越細越好。研究用欠燒料或黏土熟料作耐火粉料。耐火粉料用量為20%~30%。
輕質黏土是耐火可塑料的重要原材料,可塑料主要性能特性也是來源于軟質黏土。在耐火可塑料中,軟質黏土不但起結合劑作用,同時也起增塑劑和燒結劑作用。它對耐火可塑料的可塑性、保水性、施工性、常溫和高溫耐火性能,都有較大的影響。因此,配制耐火可塑料用的軟質黏土,應具有良好的可塑性、吸濕性,適度的黏性、耐火性和燒結性。從成型和保水性上看,黏塑性最好的是廣西泥和水曲柳黏土,最差的是復州黏土,焦作泥與樟樹黏土、紫木節(jié)粘土可復合使用。其細度:小于0.09mm占85%以上,用量為10%~15%。
化學結合劑為硫酸鋁溶液,密度為1.2~1.3g/cm3。采用該結合劑混煉后應進行困料,困料時間16h以上。因硫酸鋁中的硫酸根與粉料的鐵反應,生成硫酸鐵并逸出氫氣,致使泥料其泡或鼓脹,所以應困料;烘干后的耐火可塑料表面,有淡黃色的析出物,化學和巖相分析認定為鐵明礬,其分子式為FeO·Al2O3·4SO3·22H2O。從硫酸鋁和可塑料表面析出物的差熱分析。硫酸鋁溶液中所含18個結晶水,約在134℃大部分脫除。在330℃左右,再失去小部分結晶水。在835℃上的吸收峰,是硫酸鋁分解成Al2O3和SO3,SO3呈氣態(tài)逸出。因此,致使耐火可塑料組織結構稍有疏松,強度有所降低;鐵明礬差熱曲線低溫段的吸熱峰,系結晶水排出所致,752℃的吸熱峰為鐵明礬分解出放出SO3造成的,同樣對可塑料強度有所影響。
應當指出,耐火可塑料發(fā)泡的數量,與硫酸鋁的純度、密度和加入量由直接關系。一般來說,純度高、密度大的加入量多時,其發(fā)泡數量也多。這是由于帶入的硫酸根多所致。因此,在滿足耐火可塑料的可塑性、施工性和耐火性的前提下,可選用粗制硫酸鋁,配制成低密度溶液,并盡量減少其用量。硫酸鋁溶液用量一般為9%~13%。
耐火可塑料用的外加劑,主要有保存劑、增塑劑、增強劑和防腐劑等。其外加物有鋰輝石粉(LiO2·Al2O3·4SiO2)、鋰云母粉(LiO2·Al2O3·3SiO2)和膨潤土等燒結劑(亦稱礦化劑),藍晶石或硅線石等膨脹劑。表12-1為不同的外加劑和外加物及其用量。
表1-1 不同的外加劑和外加物及其用量
應當指出,耐火可塑料用的外加劑種類較多,除表12~1中所述之外,還可用聚乙烯醇、糊精、淀粉、羚甲基纖維素、檸檬酸、葡萄糖酸和硅酸乙酯等。外加劑用量一般小于1%,大于1%時兼有結合劑的作用;外加物還有紅柱石、硅線石和鋯英石和氧化鋁粉等,其用量一般大于3%。
表1-2 為硫酸鋁質耐火可塑料的配合比。耐火骨料的最大粒徑為10mm,可塑料含水量約為9%,可塑性指數為17%~30%。表中蘇南泥系指蘇州泥和南京泥復合使用,前者燒結溫度高,后者因含低熔物多,燒結溫度低;特黏和Ⅰ礬等,分別代表特級黏土特級黏土熟料和Ⅰ級礬土熟料等;Ⅰ、Ⅱ礬為Ⅰ級和Ⅱ級礬土熟料;以1:1混合制成耐火粉料;外加劑根據耐火可塑料的使用要求,進行選定,參見表1-1。例如,生產后即進行施工,可不摻加保存劑和防腐劑。
主要性能
耐火可塑料配制生產工藝是較復雜的。首先,將固體硫酸鋁加水溶解并靜放1d,調成適合的密度待用;其次,將耐火粉料、軟質黏土及固體外加劑干混均勻;第三,按配合比稱量原材料,干混均勻;添加液體結合劑和外加劑,濕混10min以上至均勻。然后,出料蓋上蓋上塑料布困泥一晝夜以上,再擠泥切坯。
采用濕料坯,人工搗固成型或振動加壓成型,1天后拆模。然后,烘干24h,并檢驗其性能,詳見表1-1。其編號與表1-2對應。因不是同一批的檢驗結果,故無確切的比較性。
表1-2 硫酸鋁耐火可塑料的主要性能
從表中可以看出,隨著加熱溫度的升高,燒后耐壓和抗折強度也提高,這是一個趨勢。在800℃左右時,有的強度有所下降,系由于硫酸鋁分解致使其組織結構疏松造成的;在1000℃時,高溫耐壓強度最高,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液相量增加,致使其強度下降,一般約為4MPa;1400℃燒后線變化呈收縮狀態(tài),即使是膨脹,其值也較小,這是軟質黏土加熱收縮較大所致。荷重軟化溫度較低,也是由于黏土造成的。因此,選擇黏土結合劑的品種,十分重要。編號2和編號3為廣西泥結合耐火可塑料,與其他的相比,荷重軟化溫度和強度高,燒后線膨脹也較大。這再次證明,廣西泥也是耐火可塑料的良好結合劑。
耐火可塑料中含有軟質黏土,高溫下生成較多的液相,能減少或緩沖熱應力造成的不良影響,因此熱量穩(wěn)定性較好。800℃加熱、水冷循環(huán)次數約為100次;1100℃加熱、水冷循環(huán)15次后,其殘余耐壓強度仍為110℃烘干耐壓強度的80%左右。
高鋁質耐火可塑料的高溫蠕變,見圖12-3。荷重為0.2MPa,在1400℃的高溫下,保溫10h,其收縮變形率達13.5%;在1500℃的高溫下,保溫4h,收縮變形率已超過17%。
眾所周知,耐火可塑料是在火焰工業(yè)爐中長期使用的。由于燒后的體積變化和高溫蠕變較大,致使襯體內表面出現較大的裂縫,其縫寬有時達到20~40mm,雖不影響使用,但增加了散熱損失,降低了熱效率。當錨固磚質量不佳或布置不當時,也可能產生襯體剝落現象。因此,應選擇優(yōu)質軟質黏土作結合劑,同時應添加膨脹劑和燒結劑等外加物,以提高其性能。